风起之江,潮涌钱塘。三十余载的峥嵘岁月里,杭州市安保集团风雨兼程、稳扎稳打,从当初的几十个人的小公司,发展到了如今近万人的大型安保集团企业。公司的发展,自然离不开从上到下每一名成员的努力付出;而员工的成长,更离不开公司一以贯之的精心栽培:在杭州市安保集团培养出的一批批安保项目优秀管理人才当中,就有这么一个人,他,就是公司保安二部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保安队长黄忠德。
    黄忠德是从浙江衢州的大山里走出来的。1996年,这个皮肤黝黑、身强力壮的25岁小伙子,终于下定决心走出大山,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气,误打误撞进入了杭州市安保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从此,就和安保这个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时的杭州市安保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总人数还不到100人,黄忠德被分配到的第一个点是钱江三桥一个民生药厂。在那里,他的日常工作主要就是负责管门岗,包括日常巡逻检查等,每日每夜认真工作,直到,他遇到了生命里的第一场大火-----大火来势汹汹,只消了一会功夫,工厂里那些半成品的药就几乎全被点燃了,危急关头,黄忠德和另外七八个保安冲了过来,帮着厂里领导疏散了全部职工,接着,领导下了命令,让他们尽可能地把药救出来,没有任何犹豫,黄忠德带着小伙子们,直愣愣地就扑闯进了火场,救出了一批药。好在这时,消防车来了,大火总算得到了控制,而黄忠德的好几个队友,却被直接送进了急诊室。
    我问他,当时冲进大火里有害怕和犹豫吗?他说,顾不上那些个情绪了,只听到领导的吩咐和命令,心里也对这大火造成的损失急得不行,就闯进了火场……没什么大义凛然、没什么畏首畏尾,只有朴素的语言,一份牢记使命的信念,有着这股子冲劲,似乎已经预示着,这位做农活的小伙子也许在数年之后,就要成为“黄队”了。
    1999年,黄忠德被调到了萧山的北天鹅羽绒厂,当时厂子里有30来个保安,他在其中一个点做班长,手下有四五个人,不过彼时的他年轻气盛,脾气暴,还容易吵架。当时队长是这么评价他的:这是个好人,有能力,不过也容易因为脾气暴惹事。意识到自己的缺点,黄忠德下定决定,要改了他,凭着那一股冲劲,他开始有意识地配合领导,利用休息时间阅读各类书籍,给自己充电,让自己渐渐沉淀下来。一年多后,老队长被调走了,黄忠德通过激烈竞争,成为了“黄队”,带领队员们为工厂的安全生产做出了贡献,得到了上下一致的交口称赞。
    2011年的8月29日,他迎来了现在所在单位的工作机会----浙江大学医学附属第一医院安保队长。由于一直在工厂做安保工作,从来没有接触过医院的安保工作,而且是那么有名气的医院,黄忠德颇有些纠结,怕自己不能胜任好这份工作。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他决定还是先试一试,而这一试,他就一直在医院驻扎了下来。
    来到医院后,黄忠德继续做起了“黄队”。只不过,他是初来乍到,但在这个队伍里,却已经有很多工作了十五六年的老队员。第一天报道时,骨干开会,一个老队员给他来了个下马威,问:“你是来干什么的?”黄队很谦虚地说:“大家好 ,从今天开始,我和各位同事共事。”
    然而,才工作第二天,他就遇到了一起激烈的医疗纠纷,在这之前,黄队从未接触过这类型的冲突事件,眼看着二三十个人一呼啦全冲着医生开打起来,黄队上前拉架,衣服却被撕得是稀巴烂。
    那几个晚上,黄队一直失眠了。“作为空降领导,队伍如何进行管理?” “作为队长,医院安保工作如何提升?”……这些问题都在考验着刚刚来到医院任职的黄队。但是这么些年的队长经验和职业素养让他很快有了主意,并马上付诸了行动:首先,他开始对老员工的相关背景作详细了解和沟通;其次,努力让自己做出点事情来让大家看看,让大家心服口服。于是,黄队摆好了自己位置,每一次,他都冲在了最前面,全力保护好医生安全。渐渐地,在队员和医生中,黄队的认可度开始提高,对于处理医患纠纷也有了自己的一套心得,但凡有吵架打架,叫一声黄队,他就会立刻赶到现场顺利解决问题,只要有他在,医院职工们就放心了。
    我问他:“那你是怎么做到的?总不能只靠武力解决问题。”他开始讲述他的解决纠纷之道:首先,是场面震慑力,也就是一群专业的安保团队;其次,是语言沟通技巧,到了现场,摸清情况,了解背景,找准一个点,看准一个你觉着能说得上话的、比较好沟通的家属,从他下手进行沟通;最后,事情分轻重,凡事以病人为大,比如如果病人去世要直接先转移太平间后再谈事情,重中之重当然还是要保护好当事医生。
    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召开,浙大一院要承担的医疗任务相当繁重,安保工作自不必说。虽然G20峰会只有一周,但是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结束持续了一个月,那段时间里,不能回家睡觉,保卫科和安保队员们基本没什么休息,甚至几天都没时间洗澡,实在熬不住的时候,大家安排好时间分批去附近的宾馆睡觉。G20峰会期间,每天都会有三四个重要来宾入院,安保人员接到通知后,都会事先拟好预案,计划好安保路线,精确到分钟,确保一切平稳。同时医院的安检工作在此期间也极其繁重,6号楼大厅、门诊等各个口子都安排了安检设施设备,医院每天进出的患者量非常大,工作及其繁琐,但黄队带领队员们一丝不苟的进行安检,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包,查获非常多的禁限带物品。
    然而就在这一年,就在G20期间,黄队的母亲病重了。
    工作在左,至亲在右,时刻拷问着黄队,该怎么做选择?这个天秤,又该如何平衡?母亲生病的前期,黄队回去过好几次,不过G20来临后,政审变得很严格,想出杭州容易,想进杭州,难。
    一纸病危通知书下来,弟弟打来了电话,赶紧回老家!可是,回老家?任务在身,如果队长离开了,队员怕是群龙无首,在这么紧要的关头走开,黄队做不到。黄队强忍着一切情绪,电话打回去:“尽可能维持妈妈的生命,一定要等到G20峰会结束。”
    经历了忙碌的一个月,G20峰会结束了,同事们在晚宴上觥筹交错,举杯相庆。但就在那天,黄队接到老家电话,知晓了母亲已离开的事实,实在无法抑制住的情绪翻山倒海而来,黄队叫了位同事,交代完事情,急匆匆开始往家赶。
    回到老家,那种复杂的愧疚感,让黄队心痛地不能自已:如果再有一次机会,会选择工作还是母亲?没有答案。我们不知道,他的心滴了多少次血,只知道,在个人至亲的感情和严峻的工作职责面前,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一个安保队长,同时也是一位母亲的儿子,他扛起了重担,却错过了看到至亲的那最后一眼。
    G20峰会结束了,杭州市公安局为黄忠德颁发了个人三等功奖章以及勋章。当然,在这之前和在之后,黄忠德队长也获得了数不尽的荣誉和嘉奖。
    黄队还讲述了其他一些管理问题。比如有关岗位设置的管理问题,有些队员出现工作不积极的情况时,要调查清楚是他自己没努力,还是真的不胜任这个岗位,要综合语言沟通能力、性格因素来平衡一位队员更适合哪个岗位。在管理班组长时,如果班组长管理不好哪个队员,那就把那个队员的优缺点以及依据出示给我,实在管不了的,我去做思想教育,屡教不改那就调离岗位和执勤点。
    刚到医院的时候,停车难的问题很严重,一天到晚保安和来院人员吵架很多,外界的投诉也不少,凭着那股子冲劲,黄队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每次巡逻的时候黄队都认真观察不同时段车位的需求,有时候休息的时候也到附近逛逛,看看哪些地方可以分流车辆,同时也在队里开展文明服务培训,严格要求队员们做到文明服务,文明规劝,如发现吵架打架的,队里进行处罚。同时黄队也将自己的观察总结的停车分流经验,向部门领导和医院保卫部进行汇报,得到了部门领导和医院保卫部的大力支持,停车问题大大改善 ,服务质量也大大提升,投诉纠纷越来越少。通过这次事情,黄队的管理思想观念也有所转变。按黄队的话来说:要想做好工作,必须要有策略上的布局,同时也要有细节上的调整,更要有上级领导、保卫部主任一直以来的支持。我把好前面的关,领导才方便最后一道关口决策的制定。
    是的,黄队,就是这么一个智慧而朴实的人。目前的他,仍然在医疗纠纷解决时冲在第一线,仍然在定期组织消防培训、演习和应急处置培训,仍然在每周四的夕阳落下时,在篮球场给队员们组织培训和例会。
    采访中还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问起黄队做过哪些好人好事,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不值一提吧,无非就是扶老人、捡钱包归还失主,帮帮外地来的老人家挂一下号——这朴素的回答,果然很“黄队”,善良热心的人,永远不会发觉自己是在怎样发光发热守护着一个单位的安全、帮扶着弱者老者、也影响感染着后来人。
    采访最后,黄队说,关于未来,自己其实并没想那么多,但这么多年下来,早就将自己当成了安保集团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是干一行。爱一行,你用我,我就在,并且做好,这是一份承诺,更是一份使命。
    是啊,就为着这一份承诺,他兢兢业业领导着浙大一院的安保团队,守护着浙大一院的一方平安;只为着这一份使命,他不居功为傲,只要在岗位上一天,就一定全力以赴做好:正因为有着一大批像黄队这样的铮铮铁骨,浙一才成为了平安浙一,杭州市安保集团才越来越茁壮蓬勃;正因为无数个像黄队这样看似平凡,却不屈、敬业的脊梁, 70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日益强盛,鼎立为世界大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浙一安保队长——黄忠德,继续奋斗在前线!